其他

19名高校校长教授进人大常委会,2人成副国级领导

2018-03-27 中国经济学人 政策最前沿

随着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被选出,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算正式“组建”完毕了。

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由1名委员长、14名副委员长、1名秘书长和159名委员组成,共计175人,他们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。

为有利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国务院、国家监察委员会、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,我国法律规定,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、监察机关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和的职务。

如果担任上述职务,常委会组成人员就必须向常委会辞去常委会职务。

不过,高校并非由各级人大产生,不直接受其监督。所以,我们可以看到,一些大学校长、副校长在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后,并不用辞去学校职务。

这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,据不完全统计,就至少有11名大学现任校长、3名大学现任副校长和5名大学教授,共计19人。

快来看看都有谁吧!

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

据新华社快讯,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、秘书长。

14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,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、中国科学院副院长、民盟中央主席、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,和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、九三学社中央主席、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武维华。此外,此次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,还包括曾于2003-2015年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、2016-2017年任同济大学副校长的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,曾于1997-1999年担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、党委副书记的曹建明,曾于1993-2000年担任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的万鄂湘,及曾于1985年至1996年长期在山东大学法学院(系)工作的郝建明。

其实,此前就已有多名高校教授出任副国级领导,如韩启德院士就曾在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期间,先后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。

丁仲礼 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

丁仲礼简历

丁仲礼,1957年生,浙江人。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第四纪地质与古气候专业博士,中国科学院院士,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。现任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主席、中国科学院副院长、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。

武维华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

武维华简历

武维华,男,1956年9月出生,山西孝义人,汉族。2010年加入九三学社。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。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,中国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。教授。中国科学院院士,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。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。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。

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

于志刚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

于志刚简历

于志刚,男,1973年5月生,河南省洛阳市人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,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出站。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,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,国家“万人计划”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,中宣部文化名家暨“四个一批”人才,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,刑法学二级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

孙其信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

孙其信简历

孙其信,男,1962年8月出生,无党派,1987年9月参加工作,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,教授曾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,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。长期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的教学、科研工作,是中国作物遗传育种特别是小麦育种领域的知名专家。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攻关、973、863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中国-以色列国际合作等重点科研项目多项,并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。

王树国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

王树国简历

王树国,男,1958年10月出生。1977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,先后获工学学士、硕士、博士学位。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,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。21世纪初开创中国医工学研究新领域,主持研制了世界第一个创伤康复仿生手,中国第一个人脑解剖电子图谱,中国第一个腹腔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。研究方向包括医疗机器人、仿生机器人、生物医学工程、空间机器人等。

林建华 北京大学校长

林建华简历

林建华,男,1955年10月生。1973年11月参加工作,1986年12月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,1986年12月起在北京大学任教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领域为固体化学,涉及新型无机固体化合物的合成、结构和性质。近年来,主要从事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、新型微孔硼酸盐、稀土-过渡金属金属间化合物的合成、结构、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研究。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二等奖,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,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。

邓秀新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

邓秀新简历

邓秀新,男, 1961年11月生。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学专业博士学位。新中国培养的首位果树学博士、国家现代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。1991年获国务院“政府特殊津贴”,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,2001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,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
田红旗 中南大学校长

田红旗简历

田红旗,女,1959年12月出生。中国工程院院士,工学博士、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家。获国家科技奖5项,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、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。并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、詹天佑成就奖、光华工程科技奖、光召科技奖等。

丛斌 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

丛斌简历

丛斌,男,1957年7月生。1998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。中国工程院院士,医学博士,教授,法医学及病理生理学博士研究生导师。迄今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二等奖2项,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4项、三等奖3项;主持国家及省部科研课题42项;共发表学术论文340篇,其中SCI收录71篇,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0.197;主编《实用法医学》(500万字)等专著和教材7部。培养博士后4名、博士生39名、硕士生82名。

包信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

包信和简历

包信和,男,1959年8月出生。复旦大学化学系硕博连读研究生,获得理学博士学位。研究员、教授,中国科学院院士。主要从事表面化学与催化基础和应用研究。发现次表层氧对金属银催化选择氧化的增强效应,揭示了次表层结构对表面催化的调变规律,制备出具有独特低温活性和选择性的纳米催化剂,解决了重整氢气中微量CO造成燃料电池电极中毒失活的难题。

吕建 南京大学校长

吕建简历

吕建,男, 1960年3月出生。1984年参加工作,工学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主要从事软件方法学研究,在软件基础理论与方法、网构软件方法学和新型软件平台及其应用方面取得系列成果。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、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、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。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
杨震 南京邮电大学校长

杨震简历

杨震,男, 1961年出生。199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《通信与信息系统》专业获博士学位。长期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、通信理论与技术的教学科研工作。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、国家973课题、国家“863”重点课题和面上项目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省部级和合作科研项目近30项;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,出版专著2部,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。

吴立新 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

吴立新简历

吴立新,男,1966年9月生。1994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力学系硕士和博士学位,1994-1995年在美国罗格斯大学作博士后研究。长期从事大洋环流与气候研究。在Nature Geoscience, Nature Climate Change等海洋与气候研究的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。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了国家深海大洋973项目、科技部全球变化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。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、山东省“泰山学者”特聘教授、教育部“长江学者”特聘教授,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
邱勇 清华大学校长

邱勇简历

邱勇,男,1964年出生。1983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,1988年7月化学系本科毕业,并免试攻读清华大学化学系研究生,1994年7月博士毕业留校工作。长期致力于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,研究重点包括有机半导体材料、有机电子学基础理论、有机发光显示材料和器件。发表SCI论文290余篇,申请国内外专利530余项。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,2006年入选教育部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”特聘教授,获得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。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
周洪宇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

周洪宇简历

周洪宇,男,1958年生。先后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、教育科学研究所、历史研究所学习并获历史学学士(1982)、教育学硕士(1988)、历史学博士学位(1992)。长期研究教育史和教育政策问题。先后承担了教育部“八五”、“九五”、“十五”、“十一五”“十二五”多项重点课题,在中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。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

庞丽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

庞丽娟简历

庞丽娟,女,1962年8月出生。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,发展心理学博士。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主要从事教育政策与法律、基础教育政策、教师专业发展等研究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是教育部第一批“跨世纪优秀人才”,首批“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,文化名家暨“四个一批”人才、“万人计划”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,在教育界具有较大影响力。

郑功成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

郑功成简历

郑功成,男,1964年生。1985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并留校任教,2000年6月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,任社会保障学科责任教授,组织社会保障学科建设。北京市理论人才百人工程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、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。

郑军里 广西艺术学院校长

郑军里简历

郑军里,男,1957年出生。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,曾在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人物画研究班深造。广西艺术学院院长、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1986年以来,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,香港艺术中心以及美国,新加坡,日本举办画展.作品参加文化部,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第六、第七、第八、第九、第十届美术展览,并被中国美术馆、中国画研究院、人民大会堂、天安门城楼等机构收藏与陈列。

袁驷 清华大学教授

袁驷简历

袁驷,男,1953年生。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工学博士。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作为龙驭球院士研究群体的一员,袁驷教授与龙驭球院士的其他受业学生如崔京浩教授(曾任《工程力学》杂志主编)、辛克贵教授(原清华大学土木系系主任)、范重总工程师(中国建研院院长)、袁明武教授、龙志飞教授、岑松教授等人形成了充满了活力的研究群体,为中国结构力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
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,而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,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,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会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,因而权责重大。

除了常委会,全国人大还有各专门委员会,后者不仅不会因全国人大闭会而停止工作,反倒还可以协助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经常性工作。

将拥有较强专业素质的高校校长、专家吸收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,不仅将有力推动有关法律的制定、修订工作,还能让高校校长、专家加深对国家立法、行政等工作的理解。

因此,我们可以期待,能有更多的高校人士,特别是来自地方高校的校长、专家,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类似工作中

延伸阅读————

正部级官员履新,首秀选择钓鱼台

撰文 | 李游

这两天,新一届国务院班子中,新的部门一把手陆续亮相。

不少官员将履新后的首秀放在了钓鱼台国宾馆。原因也很简单,每年全国两会后最高规格的论坛,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此举行,多位中国政府官员受邀出席。

△钓鱼台国宾馆

新任副总理的首次公开活动

3月25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并致辞。这是他当选国务院副总理后的首次公开活动。

△韩正

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的国务院副总理出席开幕式,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惯例。

据政知圈(微信ID:wepolitics)了解,至少自2008年起如此。论坛官方介绍,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从2000年开始设立,李克强总理曾先后参加过8届论坛。2008-2012年,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副总理的李克强同志连续五年出席论坛并在开幕式上致辞。2013年至2017年,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副总理张高丽出席论坛并在开幕式致辞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副总理人选公布后一周内,已有3位副总理公开亮相。

3月19日,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,决定韩正、孙春兰、胡春华、刘鹤为国务院副总理。在韩正之前,3月24日,副总理刘鹤应约与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通话。副总理胡春华于23日至25日在甘肃调研脱贫攻坚工作。

另外,3月25日亮相钓鱼台国宾馆的不止一位国家级领导人。当日,在论坛“迈向高质量发展”单元,全国政协副主席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亮相,谈高质量发展。

△何立峰

“大管家”如何管好钱袋子?

副总理韩正之外,还有很多新任国务院部门一把手在此亮相。

比如财政部部长刘昆。3月19日,在全国两会上,刘昆获任命接替肖捷出任财政部部长。1956年出生的刘昆,此前担任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。与财政部这是二度结缘,厦门大学经济系财政金融专业毕业的他,曾在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,担任财政部副部长3年有余。

财政部被百姓形象地称为国家的“钱袋子”,财政部部长被称为“大管家”,在外界关心新任“大管家” 刘昆将如何管好国家的“钱袋子”的时候,刘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就“全球视角下的中国财税体制改革”发声。

他在论坛上表示,要建立权责清晰、财力协调、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,科学界定各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,形成中央与地方合理的财力格局,在充分考虑地区间支出成本因素的基础上,将常住人口人均财政支出差异控制在合理区间,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。

△刘昆

他还透露了一些工作方向:“我们将重点推进教育、医疗卫生、交通运输、环境保护等分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,促进各级政府更好地履职尽责,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。同时,抓紧制定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方案。”

央行新行长如何谈金融风险?

与刘昆一样选择将钓鱼台作为履新后首秀的还有易纲。

随着政府换届,担任央行行长15年有余的周小川,正式交棒。作为周小川继任者的易纲,备受外界关注。3月19日,李克强提名新一届国务院组成部门“首长”人选,说易纲是众多一把手中最受关注的人物,并不为过。

生于1958年的易纲,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,曾在美国深造并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获得终身教职。他与央行结缘始自1997年,至今已有20余年。周小川进入央行领导层始自1996年,至退休卸任,其间仅短暂离开4年,两人的同事缘分之长可见一斑。

周小川从2007年开始,在全国两会期间固定与媒体记者见面,回答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,连续12年未曾中断。这12年中陪伴他出席记者会最多的就是易纲。也是从2007年开始,易纲开始担任央行副行长,直到这次换届“转正”。

△易纲

因此,3月25日下午亮相,参与论坛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金融政策”单元讨论的易纲,其发言内容关注度很高。

据澎湃新闻报道,易纲的发言全程20分钟,他在发言中回顾了2017年的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,阐述中国金融的三大主要任务和主要风险。对中国眼下面临的金融风险,易纲提出了三点。一是宏观上仍然存在着高杠杆的风险,他点出企业部门杠杆较高、居民杠杆上升较快的问题;二是部分领域和地区的金融三乱问题仍然比较突出,他点到了影子银行、无牌照经营、打着金融创新的非法金融活动;三是少数野蛮生长的金融控股集团存在着风险。

“我们有这些风险,我们要提高警惕。但是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有很好的条件,做好风险防范的工作。”易纲在点出风险的同时,给出了中国的应对之策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